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文化产业相关人才培养适应河南文化建设发展研(3)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5 1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高校文化人才培养与河南文化建设相适应的建议 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校的角色地位决定了其对区域文化相关产业发展的贡献。蒋述卓

三、高校文化人才培养与河南文化建设相适应的建议

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校的角色地位决定了其对区域文化相关产业发展的贡献。蒋述卓在《高校理应要为文化产业的创新作贡献》一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本着与时俱进的理念,高校应该走出象牙塔,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在理念探索、学科建设、研究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文化产业作出贡献”。如何培养出能够充分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并对文化资源进行产业整合的创意创新人才,是河南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学校人才培养对区域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要有随动机制

高校教育要与河南文化市场人才需求环境相适应。在师资方面,一是注重培养和引进有实践经历的教师。鉴于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高学历,但是缺乏相关实践经验,建议高校聘用一定比例的既懂河南文化政策、又有相关社会实践的教学人员,或者聘用一批社会文化产业相关管理人才担任荣誉教授,定期到学校来做讲座或者交流。可以设计适当比例,如教师占80%,具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占20%。如洛阳师范学院在教师情况统计表(表1) 中设计有实验技术人员、双师双能型、工程背景、行业背景等要求。教师更多的需要学校给予培养的机会,建议学校每年定向培养相关教师人才,以便更好地解决教师行业背景经验问题。二是注意吸纳区域内文化产业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要充分利用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发展需要的契机,让相关文化政府和企业管理者参与其中,赋予文化企事业单位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参与权和一定的话语权。

表1 洛阳师范学院在教师情况统计表?

在人才培养方面,文化产业相关人才培养要与区域建设联动。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如文化艺术人才、文化科技人才等专业人才以及文化经营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等。在河南省文化建设需要大量文化相关人才的背景下,要依托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加以培养。一是课程建设方面,针对文化产业相关专业涉及不同的学科,加强文化产业相关课程的系统性建设,课程的理念、内容和实施要坚持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互通,突出实用性,在为学生奠定良好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努力满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二是学生实践方面,与从业方向挂钩。高校应尽力与区域内文化产业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践等提供便利,并发挥积极的就业引导作用。

(二)打破专业壁垒,形成文化产业专业群框架

打破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壁垒,科学合理地设计文化产业专业群框架,有利于文化产业相关专业间的互补和互动,有利于形成学校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整体品牌和优势。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学科设置分散在历史文化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文学院、传媒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等十多个院系,各院系又有独立的专业培养方案,互不交融,这与区域文化建设发展所需的文化相关综合人才相矛盾。因此,学校内部打破专业壁垒,科学合理地设置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群框架,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可操作性。

学校内部实施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群框架设计构想为:在教学上,统筹结合。基于单学科的局限性,在同校内部打破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壁垒,形成教学、实践相互协作和补充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系统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机制”。可依托现有的相关专业、师资、课程、教学资源、管理体系等,充分发挥学校已有资源的优势,在各院系各自培养专业专才的基础上,在音乐、美术、体育、播音、设计、戏剧影视文学等创意型专业人才培养基础上,扩展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和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工商管理等课程,弥补专业化强的人才不懂文化产业相关管理和经营方面知识的短板问题;针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旅游管理等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可以在学校内部自由选择某一专业作为第二辅修专业,增强自身文化产业专业素养。建议规定管理类、创意类人才的培养计划,必修课程可以占到60%~70%,选修课程占30%~40%,实践环节在15%~25%,并真正使学生实践得到实效。高校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形成艺术学、公共课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之间相互融通,共同建构一个专业和管理相融合的课程框架,真正达到学校内部高度重视资源共享,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办学的效益,降低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成本和投入的目的。

文章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lysfxyxb.cn/qikandaodu/2020/0715/374.html



上一篇:洛阳师范学院
下一篇:六月的精彩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