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古代洛阳与中华法系(2)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5 09: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成周洛邑的建成与使用,从三个层面上丰富了周代礼法的内涵: 其一,洛邑的规划、设计与定位,树立起礼法制度下中国传统都城的经典范式。例如,洛

成周洛邑的建成与使用,从三个层面上丰富了周代礼法的内涵:

其一,洛邑的规划、设计与定位,树立起礼法制度下中国传统都城的经典范式。例如,洛邑坐北朝南、背山面水,①《逸周书·作雒解》:“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见《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61-564页。洛邑王城左祖右社、面朝背市的建筑格局,②《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背市。”见《周礼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65页。都对后世影响深远。又如,洛邑城中有丘兆、社壝、五宫、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京宫、康宫等实施礼仪法制的重要建筑,成为展示礼法的舞台。③《逸周书·作雒解》,《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68-573页。出土金文显示,成周有京宫、康宫两大宗庙祭祀系统,前者祭康王以前各王,后者祭康王以下各王。有日本学者曾指出,中国古代都城既是生活的空间,也是统治者展示礼制的舞台。参见[日]妹尾达彦著,陈耀文译《唐长安城的礼仪空间》,载[日]沟口雄三、小岛毅主编《中国的思维世界》,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75-483页。它们作为周代礼法的有形载体,承担着特定的政治文化功能,是周王室与天下诸侯保持联系的重要政治文化纽带。洛邑借此在天下体系中确立起政治中心、祭祀圣地、礼法宗源三位一体的尊隆地位。

其二,洛邑建成之后的礼法创设活动,不仅丰富了礼法制度的精神内涵,而且彰显出礼法对华夏多元文明的聚合力,反映出周代礼法颇具历史纵深的宏大构建进程。

在周代礼法的创建过程中,洛邑发挥着中心、示范的作用。作为“国之大事”的祭祀与军政,④《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见《春秋左传注》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861页。洛邑自周初开始便发挥着最高层级的礼法职能。例如,成王刚到洛邑便在此地率领诸侯举行包括文武之祭在内的定宅典礼;⑤邹家兴:《金文所见周初王室祭祖活动新探》,《史学月刊》2019年第8期。作为周朝核心军事力量的成周八师亦同样驻扎在洛邑。⑥作为西周畿内军事防御核心力量,宗周镐京附近设置六师,成周洛邑则设置八师。由于洛邑位居夏商故都附近,向东联结众多新拓殖的诸侯国和与殷商关系密切的东夷方国,因而驻屯重兵在此不仅可以震慑殷商后裔,而且可以巩固周王室的东方势力范围。由此可见洛邑战略地位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礼仪实践和制度安排,周代礼法在洛邑得到充实,并逐步扩大影响范围。而洛邑则成为中华法系打造、输出礼法制度的策源地之一。

其三,洛邑的礼法设施与礼法活动经过历史的沉淀,逐步演变为令后世景仰的礼法文物。这些礼法文物,一方面增加了洛阳礼法圣城的神秘光环,另一方面又引发出若干重要的法文化事件。

西周初,武王和周公将“九鼎”⑦《汉书·郊祀志上》:“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见《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225页。《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左传·宣公三年》:“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成王定鼎于郟鄏。”见《春秋左传注》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89页、第671页。“九鼎”之意,一说实为一鼎,采九州贡金铸成;(《左传·宣公三年》载王孙满语)一说确为九鼎,每一鼎由九万人铸就,合计九九八十一万人铸成。(《战国策·东周策》载颜斶语)尽管考古研究表明,西周中晚期才开始出现成熟的列鼎礼制。参见刘颖惠、曹峻《周代中原用鼎制度变迁及相关问题探讨》,《殷都学刊》2016年第3期,但那主要指的是食鼎制度,与此处的“九鼎”不是一个概念,所以不能据此而否认洛邑九鼎的存在。迁至洛邑,作为定鼎中原、天下一统的象征。东周时王室衰微,诸侯霸主凌越天子,藏于洛邑的九鼎招致诸侯觊觎。于是发生楚庄王亲赴洛邑问鼎之轻重⑧《左传·宣公三年》,见《春秋左传注》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669页;《史记·楚世家》,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700页。、秦武王到洛邑举鼎⑨《史记·秦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09页。等历史事件。春秋末期,孔子曾以私人身份到洛邑参观礼器,寻阅典籍,问礼于守藏室之史老子。尽管“孔老之会”自古以来便有质疑之声,但是以孔子重礼的思想主张,即便不曾见过老子,其至洛邑问学礼法也在情理之中。孔子及儒家学派以周代礼法作为治理天下的理想模板,必定从洛邑所存礼法文物中获得不少灵感。

文章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lysfxyxb.cn/qikandaodu/2021/0305/533.html



上一篇:毕飞宇内心干净的懒汉
下一篇:魏晋南北朝洛邺都城地位之争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